这几天《我为什么建议年轻律师远离icourt》在律师朋友圈热传,文中最后几段应该是文章的总结吧。
“……Alpha等除了产品力不足以外,从技术角度来看并没有错误,墙叔不会站在技术的对立面。但Aalpha却是iCourt花哨理念的载体,口头上是以技术服务于法律,但实际挂羊头卖狗肉,纵观它最擅长把基础的法律工具进行包装并吹出一朵花,除了喊口号就是打嘴炮,年轻的人儿一旦沉浸在这种气氛中的很有可能出现认识偏差,误以为律师就应该西装革履提着公文包向客户抛去时髦的名词、误以为法律服务就应该是阳春白雪且形式重于实质。律师自古以来就是一份严谨细致的职业,不要试图用酷炫办公软件来稀释法律的孤独枯燥无聊痛苦和声嘶力竭,更不能寄望于黄澄澄的毒鸡汤能够滋补工作的声嘶力竭和力不从心。这个行业的主旋律永远是吃苦耐劳、踏实细致。……”
我的朋友圈也有很多律师对此表示自己的看法。
年轻有为的徐律
“终于看到一本正经吐槽的了。阿尔法,个人使用率比较低,且主要用搜索工具,确实就是把市场上现有的效率工具进行功能堆砌,性价比比较低,还有就是洗脑式营销”
应该有上完全套iCourt课程的林律
“每次因为睡不好而早起,就会好奇是今天有什么样的不同在呼唤我 。今晨就观摩了朋友圈一场关于律师与技术、营销的大讨论,引发了我上班路上的一通胡思乱想。不是理科生,不懂高精尖,但对于新技术、新方法,只要能用于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的,我总是很想去听听看(当然最后怎么用,我一直都认为,更多在自己而不在工具本身)随着工作量的增加,愈加如是”
写文章我很爱读的郑文鑫律师更是作了专文
“……讲到这里,仍然要回归一个主题,工具的进步本身对于律师行业而言是一件好事,但不能试图仅仅通过花钱来换取快速成长,这是不可能的。毕竟律师这个工作,需要处理的核心本质问题,不是工具能够解决的,人才是主体,才更应该被关注。也不要试图归责于工具,来为人的问题做解释。至于有人批评炫技、浮夸之类的,我认为这个换个视角看也还行。我原来做的东西不太注重形式,但现在发现多学习一些技术运用,把自己的材料做得漂亮一些,还是可以加分的。毕竟内在美要,形式美也要嘛。还有类似于标准化的东西,我觉得也挺好的,因为有些事情确实可以标准化,但把律师工作当成可以标准化,这本身还是律师的问题。可以标准化的流程、产品,这些我们本来就应该努力做到。听说可以一键生成大事记,也是挺好的。只不过,想让客户认同你的专业,不能仅有花拳绣腿——基于对法律的充分理解,对制度运行的深刻洞悉,对复杂人性的深入了解,凡此种种,我以为才是区分专业律师与非专业律师的根本。更好的解决问题,更好的创造价值。这是律师要铭记在心的,工具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但绝不能试图依赖工具来完成这一切。”
律界大咖蒋勇律师认为
“忙乱了一天,刚静下来看这篇超高阅读量的文章,尤其是评论区大家的争议。其实结论如何不重要,这么高的阅读量和评论,本身就说明iCourt的影响力是现象级的。很多朋友问我,怎么看文中的观点,我只能说,各行各业的发展越来越和科技结合紧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法律服务行业概莫能外。在这方面,对行业来说,需要积极探索,也需要理性争鸣,更需要广泛参与。对年轻律师来说,既要积极拥抱变化,不能墨守成规;更要踏实磨练好内功,不可花拳绣腿。”
我呢,2015年参加过iCourt演讲课程,其后也有安排助理上了几次单节课程,团队内部在2017年也买了阿尔法账号,身边也有不少同事参加了iCourt课程。

个人对于iCourt课程还是挺认可的。毕竟参加这样的培训不仅仅是培训,包括参观别人家的律所,和其他同行交流,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同行的成功,为什么成功,我能不能也参照学习等,可以增长见识,增进眼界,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不在自我固化的圈子停步不前。这是挺有益处的,执业三年以上的年轻律师,完全可以挑选一些课程去上上。
当然,课程及所谓的系统毕竟都是辅助工具,关键是自己的心要定,要真能沉下去用心学习,转化成自己的东西,针对自己的问题作出自我提升,自我优化,而不能以为培训可以解决一切,可以靠全套的培训就能快速提升自我,那其实也是想当然的事。iCourt课程方肯定会无时不刻给客户灌输这样的鸡汤,这也是正常的。莫管你有再大的情怀,最终立足点还是希望律师能够进行买单。在商言商,这都是无比正常的。用情怀来包装商品及服务,这也是商家常见套路,完全可以理解。但自己要清醒,要知道自己真想要什么、真想达到什么。不过再怎么说,多上iCourt课程对律师而言并不是坏事,或多或少都有增益,年轻律师还真谈不上要远离iCourt课程的地步。
阿尔法系统我们团队有五个账户,可惜我们使用频率非常低,当然这与我们团队的业务方向有一定的关联,无使用者无评价,这就不多说了。
今天看到陈虎老师的朋友圈评论:“旗帜鲜明地支持icourt,支持胡校长(很多话表姐讲得比我精彩,第一次感到词穷)。以他们的能力,留在法律圈,就是情怀。我曾在通惠河边对我的学生说,理解食物有理想逻辑、战略逻辑和财务逻辑三种,财务逻辑可以解释世界的运作,却带不来伟大的行动。如果有一天,我把icourt一些决策故事写出来,相信很多极力否定它的人,以自己的境界,是做不出同样抉择的。”哈哈,陈虎老师是iCourt王牌讲师,课讲得很好。他有他的立场,完全可以理解。不过“以他们的能力,留在法律圈,就是情怀。”我未必认同,喜欢做,爱做,自己的选择,在快乐中赚钱没问题,但要说留在法律圈,就是情怀,感觉隐隐是在为法律人作出牺牲,我们律师应该作感恩状,似不以为然。
用李嘉诚先生的话来收尾吧,似乎挺应景的。其他的不说了,下午还参加iCourt法律科技体验日活动呢。
“我是一个商人,希望大家不要给我戴上什么帽子,无论高的,还是矮的,我都不想有。因为我不是道德家、教育家、更不是什么阴谋家、政治家,我仅仅就是一个商人而已。……我希望大家不要把我神化,也不要把我妖魔化,其实我像你们现在的同事,也像你邻居的老头而已。我和他们一样犯过错误,也和他们一样慈祥友爱。我承担了我的错误,也获得了我的荣耀,我的人生由我自己负责,你们每一个人同样也是。不要给我过多的褒扬,也没有必要泼给我很多脏水,虽然我不在意自己的感受,但是我在意你对你自己心灵的灼伤,以及毒化中国人脆弱的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