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国女团Kep1er的中国成员沈小婷因行程问题与前经纪公司TOPCLASS引发矛盾。在TOPCLASS向日方公司IGNITE发送的粉丝见面会取消通知函中,包含了沈小婷的身份证号码,而日方公司在通知粉丝时,直接将未经打码处理的通知函公开,导致其个人信息曝光。有粉丝就信息泄露一事询问日方公司工作人员,得到的回复是公开该通知函是经TOPCLASS审核后授意的,删除也需等待TOPCLASS的指示。身份证号码为个人敏感隐私信息,不论公司是草率还是恶意而为,在没有得到本人授权的情况下直接在互联网平台公开的行为已经涉嫌侵权。

那么身份证号码泄露有何法律风险?由于身份证号的特殊性,得知完整身份证号实际便可得知本人所在省市、出生日期及性别信息,可与个人精准匹配,并可诱发其他个人信息的进一步泄露,对个人信息权益侵害极大。这些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获取,便会迅速流入所谓“社工数据库”,形成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被利用以精准实施非法活动。

风险一为身份可能被盗用。身份信息泄露后存在被用于恶意注册网贷、信用卡、社交软件等各类APP的风险,随之对本人进行大量信息轰炸及骚扰,影响个人日常生活和正常通信。部分不法分子甚至会通过盗用他人身份信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使他人无辜承担法律责任。

风险二为电信诈骗风险。诈骗分子在得知他人身份信息后常常通过冒充他人家人朋友或领导同事进行定点诈骗,甚至通过身份信息进一步获取他人购物、行程等具体信息后冒充各类软件平台,使他人遭受财产损失。

风险三为个人安全隐患。由于身份证号码与联系方式、个人住址等私密信息关联性强,一旦泄露则其他信息也有被暴露的风险。部分不法分子会通过曝光个人信息等方式对本人进行恐吓、敲诈。若是有知名度的公众人物信息遭曝光,则更存在遭现实骚扰的安全隐患。如去年部分网红遭身份信息泄露一案,一名博主透露自己在身份信息遭曝光后,接到大量想约线下见面的“粉丝”电话,高清身份证证件照被传播,甚至有上门骚扰连带其家人也受牵连的疯狂行为。部分博主不堪其扰,便私下联系传播身份信息的“源头”,给钱要求删除后才停止这场恶意狂欢,不法分子便通过该种方式获得大量不义之财。

个人身份信息若不慎遭泄露,应如何应对?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公开他人个人信息。如身份证丢失,应对自身个人信息进行保护,若担心身份被盗用或是财产损失,可先申请身份证挂失并冻结相关银行账户、更换绑定手机号等。如身份证号码被泄露,应并保留相关证据依法维权,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可以处以拘留和罚款。同时可以依法追究侵权方责任,根据《民法典》第1032条和第1034条的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受保护的权利。若因他人故意或过失导致身份证号码泄露,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方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如(2018)京03民终3553号判决书:“而悠恩齿科公司在未经焦洋同意的情况下,将焦洋的个人病历及载有个人信息的起诉状公布在社交平台上。对于悠恩齿科公司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本院认为,因焦洋的个人病历系其先行发布,故悠恩齿科公司的转发行为,不构成侵权;但因载有焦洋个人电话号码、身份证号、工作单位及家庭住址的起诉状被发布,造成焦洋个人身份信息为不特定第三人所知,悠恩齿科公司的该项行为,侵犯了焦洋的隐私权,其理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该案的判决仍有可探讨之处,从结果来看,原告最终仅获赔五百元精神损害抚慰金。可以看出对于普通人而言,面对类似的侵权行为,所获赔偿往往极少,往往难以覆盖其精神和物质损失。如果是如沈小婷等更有知名度的公众人物,则法院可能会综合传播力度及损害后果等因素考虑,判决对方承担与侵权方式和影响范围相当的赔礼道歉的侵权责任。这种判决差异令人遗憾,每个人的隐私权都应得到平等的尊重和保护,不应因为受害者的身份和知名度而有所偏颇。这种现状不仅削弱了法律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力度,也使得侵权行为的犯罪成本过低,难以对潜在的不法分子形成足够的法律威慑。

公民个人的身份证号码系专属于个人并与他人区分开来的特定信息,也是第三方对公民个人信息识别的重要途径,身份证信息的安全及正当使用与否与公民的个人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各位注重隐私信息保护,若不慎遭泄露,应及时利用法律手段维权。